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开化县入围“2022年度县域乡村振兴经典案例”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发布时间:2022-12-18 11:32:26

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去年起,《小康》杂志聚焦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创新等特色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系列经典案例的征集活动。12月16日,2022年度的系列经典案例在线上公布。浙江省开化县入围“2022年度县域乡村振兴经典案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乡村振兴,开化为何能入选县域经典案例?专家组认为,作为山区资源小县,开化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较早便从人居环境变革的“上半场”转向产业变革、人的变革、制度变革的“下半场”,先行探索出产业升级转型、人的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三种乡村振兴路径。

品质农业+生态工业推动产业转型

图:钱江源品牌店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传统产业如何升级转型?开化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品质农业”“生态工业”为突破口,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良好的生态特别适合发展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农业,2003年以来,开化聚焦龙顶茶、山茶油、中药材、中蜂、清水鱼主导产业,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推动千家万户的小农户连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首要之举是打响“钱江源”品牌,推动农产品溢价增值。以开化龙顶茶为例,其2021年品牌价值29.04亿元,2021年产量仅比2003年扩大2.3倍,但产值却扩大了18.6倍;再如开化清水鱼,2021年塘边价每斤达到25-35元,是普通草鱼的4-6倍。如今,开化已经形成了“一亩土茶园,万元惠农钱”“一口清水塘,万元卖鱼钱”“十只土蜂桶,增收万元钱”“一亩高粱地,净增万元钱”等一批农产品溢价增值案例。目前,“钱江源”品牌已授权农产品34种,平均溢价率达到20%以上。其次是培育生态美食,推动加工增值。开化气糕被誉为“东方披萨”,开化县率先成立气糕办,组织3000名农民参加烹饪、特色小吃餐饮培训,将气糕特色小吃发展成为大产业。开化还进一步挖掘每个乡镇的特色美食,发布浙江省首个地方菜标准——钱江源味道《开化菜》,推出30道“不得不吃”的开化名菜,生态产品加工成美食,身价增长了几十乃至上百倍,2021年,开化美食产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

生态红线也倒逼开化工业产业升级,从食品医药、建材矿业、轻工机械“老三样”跃升到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三样”。近年来,伴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开化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有机硅和糖醇两个百亿级产业链日益壮大,一批有机硅和功能性糖醇项目建设落地,如浙江合成材料公司总投资22亿元的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已启动生产区主体工程施工;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高纯度结晶赤藓糖醇建设项目正式投产。

同时,开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有机硅、糖醇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机硅产业链提升方案》《糖醇产业链提升方案》,保障两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加快。今年以来,糖醇、有机硅两大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56.7%。

“技能培训+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红利

乡村振兴,人是最大变量,也是最大的红利,提高就业人口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可以极大地增强乡村振兴的动量。

图:开化工匠培训

首先是加强技能培训。从2003年起,开化便组织开展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免费培训,继而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开化工匠”民生实事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和企业委托培训,目前累计有6万余人次参加网店运营、气糕制作、家政服务、服装缝纫等职业技能培训,3.3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能力登记证书。创新构建“1+1+1+N”科技助农体系,以培养“根艺师、茶艺师、气糕师、评茶师、清水鱼养殖师、名厨师、陶艺师、民间工艺师”等“乡土八师”为重点,实施万名“乡村工匠人才”培育行动。组建乡村振兴“三农强基战队”,引导上级“五路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实施农民培育计划,2022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2886人次,新培育农创客302名。其次是推进人才集聚。2009年开化开启了“小县大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能级提升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一方面通过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提升企业发展势能,创造就业机会,如今,规上工业企业工人达到7076人。另一方面,实施“三开回归”工程,以开化在外企业、乡贤和开化人为重点开展招商引智,鼓励开商、开贤和开化人回乡创业,带动就业,2006年以来,开化新引进开商回归项目44个、15.6亿元。实施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招引新乡贤320人次。

“山海协作+联盟组织”重塑发展机制

乡村振兴仅靠乡村资源是不行的,同样仅靠一村独自发展也是不能的,只有创新机制实现抱团发展,才能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图:共富联盟

开化一方面借力“山海协作”,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优势资源,抢搭顺风车;另一方面,构建片区、村社、产业等联盟组织,积极探索经济、就业等联盟实现机制。

近年来,开化县与杭州上城区、嘉兴桐乡市、绍兴越城区建立了山海联盟合作关系,改变之前的“单一资金补助”为“产业开发”“双向飞地模式”,增强造血功能。2015年,开化与桐乡签署“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共建协议,率先全省成立首个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通过“一园多点”的开发模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生态、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共投入资金28.6亿元,涉及建设项目41个。另外,开化的“产业飞地”发展迅速,由开化县与绍兴滨海新区共同打造的清华大学TUS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项目,是浙江省首个签约落地的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合作项目,总投资10.23亿元。眼下,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3.4亿元。截至目前,开化飞地经济年产值已经超10亿元、税收3500万元。

以发展共谋、土地共商、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化县打破乡镇行政区域壁垒,围绕华埠、芹阳、池淮、马金等4个中心镇、重点镇,按照“区位相邻、功能相近”原则,将15个乡镇组建为东南西北4个“片区联盟”,构建中心镇产业平台集群、同盟乡镇产业上下游布局分工的发展格局。

长期以来,村级产业发展都是短板,单打独斗形成不了发展优势,村庄抱团才能产生规模效应。从“同质竞争”向“组拳出击”转变,今年以来,开化县组建了泛下淤、大金星、新青阳、南华山、高合五大村级示范联盟,以“大金星村社联盟”为例,金星村发挥党建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整合毗邻的华东村和下溪村的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党建研学和生态旅游,形成了“学在金星村、游在花牵谷”的旅游新格局。

在产业发展上,开化县以龙顶茶、清水鱼、钱江源星宿(民宿)、红高粱、中蜂五大主导产业为纽带,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合力解决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等难题。如中蜂联盟,重点依托9个养殖基础好的乡镇,共同建设国家公园中蜂产业园、蜜粉源重点种植区、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17个特色蜜蜂产业示范基地,聚力打造开化土蜂蜜共富产品;红高粱联盟鼓励大溪边乡向联盟北部乡镇推介,已有20个村种植了1万多亩红高粱,预计带动高粱酒、高粱游等周边产业增收6000多万元。(郑良)

编辑:周传人

关键词: 2022年度县域乡村振兴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 山区资源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