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27日,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四川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17位中外院士出席本次论坛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到现场参会。借此机会,小锦采访到了德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宪章,跟随我们一起和院士谈“碳”未来。
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 第一步是“能源革命”
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雷宪章的观点十分鲜明。“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占了总体排放的八成,所以我觉得实现碳中和目标首先是进行‘能源革命’。”
如何把化石能源变成新型能源?又如何实现新型能源的稳定供给?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风光水等资源对能源的供应需要‘靠天吃饭’,其中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间歇性和波动性。”雷宪章介绍说,尤其是像四川这样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将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针对新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雷宪章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将储能和波动性的新型能源建成一对‘孪生兄弟’,使储能和可再生能源配合起来,使新型能源的电力供应相对稳定,从而应对极端情况下出现的缺电。”
针对四川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雷宪章也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未来通过改变电网的格局,将四川清洁能源的发电与电网充分结合,实现合理调配;针对风光等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建立系统的能源体系,使资源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加强碳中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四川逐渐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发挥引领作用。
推进碳中和技术“1—10”产学研协同是关键
成都如何将碳中和技术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对于成都在双碳领域的发展,雷宪章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设高效成果转化体系,将成都市在碳中和领域的核心技术变成产业。”
雷宪章认为,在实现高校“从0到1”的原始创新基础上,更要重视从“1到10”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转化的工艺、结构、设计、流程、材料上开展协同推进。“以天府永兴实验室为例,作为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可以通过多方协同,助力绿色低碳的核心技术加快落地,抢占双碳背景下新的产业赛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