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30余个能耗采集点实时监测生产工况,一旦车间能耗过高,企业的碳账户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示。”近日,在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钴镍冶炼生产车间内,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凭借良好的“碳征信报告”,企业今年获得了来自交通、浦发等多家银行的低息贷款,用于推进厂区低碳转型。
(资料图)
以涉碳信息为切口,全面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再提供降碳金融服务,促进减碳增效良性循环……在浙江衢州,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中获益。截至11月底,衢州市33家金融机构已上架55款碳金融产品,发放企业碳账户贷款421亿元、个人碳账户贷款66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悉心设计路径,真金白银投入,衢州的“双碳”实践绝非一时之热。
位于浙江西部的衢州,森林覆盖率70%以上,却也是重化工业产值占比70%以上的高碳产业区,万元GDP碳排放强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6倍。衢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傅纪军表示,“双碳”目标下,推动区域减碳,衢州颇有紧迫感。
2021年初,衢州推出基于新能源消纳和碳排放综合分析的数字化产品“绿能码”,为能源消费主体的用能情况画像。在此基础上,衢州同年构建起涉及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林业)和居民生活六大领域的碳账户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立239.6万个碳账户,其中,规上企业覆盖率达100%。
衢州根据工业企业碳账户核算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指标,从行业先进性、区域贡献度、历史下降法三个维度,对工业企业按照红、黄、浅绿、深绿四色碳排放等级贴标,配套差别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去年7月,衢州发放首笔工业“碳账户”场景应用贷款,当地农业银行向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发放绿色减碳贷500万元,用于企业二氧化碳储存扩容建设。
开展“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试点一年多来,衢州已在“浙里办”平台碳金融“云上超市”上线“工业减碳贷”“农业碳融通”等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机构可通过动态追踪碳账户信息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风险管控措施,适当提高碳账户不良贷款容忍度。
截至今年9月,“碳账户”金融模式已在浙江省9个地市和四川绵阳市落地。
衢州市发改委、碳账户体系建设专班干部兰阳强调,在“碳账户”建设过程中,当地不仅看重“碳金融”等应用场景的嵌入,更注重其作为杠杆撬动工具的外延拓展,从而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居民参与低碳行动。
他举例说,比如衢州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节能节水减排改造,获得浙商银行“碳易贷”80万美元,用于相关生产配套项目技术改造,持续降低年单位产量碳排放强度。
截止到今年9月,衢州通过发放碳贷款,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4亿元,撬动企业降碳减排技改投入67亿元。据预测,通过对传统高碳企业改造,衢州“十四五”期间可腾出61.7万吨标煤用能指标。
根据《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工作实施意见(2022—2026年)》,到2026年末,衢州力争碳账户贷款余额达到800亿元以上,绿色贷款余额占比达到30%以上,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2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制订出台碳账户省市共建方案和浙江省碳账户建设规范,并开展企业‘十百千’示范应用建设,围绕企业需求优化碳账户功能、深化配套性改革。”傅纪军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洪恒飞 余延方 夏旻星 本报记者 江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