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资料图)
长期以来,北京市积极推动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在全国率先执行居住建筑节能80%设计标准,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城镇节能民用建筑7.6亿平方米,占既有民用建筑总量的79.6%,占比居全国首位;累计建设绿色建筑1.25亿平方米;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累计建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4741万平方米,光电建筑应用能力61万千瓦。“十三五”时期,发展超低能耗建筑50万平方米;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其中节能改造675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997万平方米。总体上,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工作处于全国前列。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标〔2022〕53号)、《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京政发〔2022〕31号)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推动全市民用建筑做好节能降碳有关工作,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时期民用建筑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二、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立足北京市民用建筑发展实际,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突出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效水平,转变建造方式,提高建筑品质,倡导行为节能等重点工作,全面促进民用建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为确保本市2030年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创造条件。
《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思路、“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
总体思路:包括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基本原则是科技引领,安全适用;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属地主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共治共享。
发展目标聚焦“十四五”时期,提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既有民用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工作目标。同时,谋划了“十五五”预期目标。
2025年工作目标:实现民用建筑能耗强度及碳排放强度双降。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完善绿色建造体系、提升建筑品质、推进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创新治理模式。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55%,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3000万平方米,实施建筑光伏装机容量80万千瓦,新增热泵供暖应用4500万平方米,力争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2030年预期目标: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排放强度保持下降趋势。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并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符合条件的建成超低能耗或近零碳排放建筑。持续推进既有民用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
“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共计6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包括6项任务:开展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完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开展可持续建筑试点、推动区域示范、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
二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包括3项任务:提高绿色电力应用比例、提高供热系统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三是完善绿色建造体系。包括4项任务:新建建筑全面落实节能设计标准、推进绿色施工、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四是提升建筑品质。包括5项任务: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进建筑全装修应用、推动农村建筑节能降碳。
五是推进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包括3项任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强化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
六是创新治理模式。包括9项任务:用好土地出让政策工具箱、发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热计量收费制度、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动建筑电力需求侧管理、拓展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交易机制、倡导行为节能、开展评优评先活动。
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金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和加强社会宣传动员5个方面。
三、后续工作
在印发实施《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北京市还将研究制订促进和支持本市民用建筑绿色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推动民用建筑节能降碳任务目标的完成。(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