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肥侵权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网传海淀期中考数据流出!这张图火了|快看

来源:京城教育圈    发布时间:2025-11-15 12:04:01

海淀家长群炸了!

刚刚,一份网传的海淀高三期中考数据悄悄流出。


(资料图)

虽然目前只搜集到520分及以上分段的人数分布,但信息量已然足够惊人。

参考网传数据并结合往年录取情况,预估清北线约为664分左右,一本线在470-480分左右,本科线在380分左右(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最终数据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值得关注的是,网传海淀700+有4人,600分以上人数高达2416人!

果然,海淀卧虎藏龙,神仙打架。

当然,也有考砸了的孩子。就在这些孩子的家长正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一张魔改的“神图”,突然就把大家逗乐了。

很快,这张图在家长群里火了!

这张图改编自网络神曲《没出息》。

原歌词是这么写的: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你在哭什么哭,没出息。

话说回来,家长们哭过笑过之后,结合近来的几个教育热点,还真有几个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网传数据背后隐藏了哪些信息差?明年北京高考难度,是否会如李亚栋院士所呼吁的那样降低?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2025日常修订版)》,又释放出什么新信号?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网传海淀期中考数据出炉

京教君根据网传的海淀高三期中考排名,做了一张成绩分布的直观图:

图形看上去像是一个纺锤的上半部分。

如果加上520分以下的成绩分布情况,可能刚好拼出一个完整的纺锤。

我们知道,纺锤形意味着分数分布处于良性状态,说明这次期中成绩分布较为合理,区分度把握较为科学。

业内人士表示,这次海淀一模整体上难度适中,总成绩呈正态分布,人数最多的部分集中在中间分数段,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 态势。

需要提醒的是,期中考决定不了高考成绩,而只是一次形成性测试——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敦促学生努力改进。

所以,期中考结束后,比查分数、看排名更加重要的是以下三件事:

一是查问题,把全身上下的窟窿漏洞赶紧补上;

二是调心态,积极调整复习心态,磨炼考试心态,提高临场发挥的稳定性;

三是勤复盘,科学分析试卷。

正所谓弱者只看分数,中者只会改错,智者会去复盘。

海淀期中试卷具有命题风向标的作用,它值得深度挖掘、反复推敲。建议所有高三学生最少做两遍,再嚼一下其中的味道,会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网传版2025海淀高三期中考赋分表

李亚栋院士呼吁降低高考难度?!

似乎高三的每一次大考,总有不少网友直呼“难出天际”。

但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同样一道题,牛娃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普娃就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难怪李亚栋院士为广大普娃的发声,瞬间就在网上爆了。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在《教育家》专访中建议: “应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

李亚栋院士提出,教育要解放人,应当适当调低高考整体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大学以后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拔高。在中学阶段“虚拔”导致基础教育很卷,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李亚栋院士的观点,网上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

不少家长认可“降低高考难度”的建议。

反对者则表示,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选拔。如果难度普遍降低,可能导致高分考生扎堆,分数区分度下降。

明年北京高考会不会降低难度?

当然,李亚栋院士进一步解释,降低难度并非降低标准,而是为理科教育做“减法”:

少些人为设题,多引导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用知识中培养科学兴趣与实践能力,同时减轻学业压力,留出个性发展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李亚栋院士倡导的理科教育理念,与近日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2025日常修订版)》里的思想高度契合,而新修订课标恰恰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

京教君发现,新课标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减负。比如, 合理设置题量,逐步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的题量,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适当控制阅读信息量和运算复杂性等。

另一方面,增加思维含量,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适度增加思维量考察,创新试题形式。淡化解题技巧,丰富情境创设,将 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科技情境与文化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最后,回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明年高考会不会降低难度?

恐怕,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考试命题会转向“新”与“活”,试题兼具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特别强调活学活用、反押题。

各种新情景、新材料、新信息凑在一起,为的是考查学生现学现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与其说高考有变难的趋势,倒不如说高考要认认真真地筛选素养好、能力强的学生。

如何应对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

建议高考生从此次海淀高三期中数学考试试卷入手,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狠抓基础,学会融会贯通。

这张试卷三大模块占比达70%以上。

其中,函数与导数(44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32分)、数列(22分),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的原则。所以,大多数学生要把复习精力放在这些“大分值”的章节。

当然,知识间也强调融会贯通。比如,第20题通过几何转化与函数方程问题,串联导数运算、函数零点问题,考查逻辑推理的严谨性。

第二,走出教室,融入情境,解决真问题。

学数学不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理解世界。

此次第19题,以“城市公园 AI 智慧步道”为情境,融合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考查数学建模素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

死记硬背公式、埋头刷题已经不够了。学生必须理解数学工具背后的逻辑,知道在什么情境下该用什么工具。

第三,稳定中显创新,“反刷题”导向明显。

这次的试卷有些题目,在命题方式上悄悄“变脸”。

比如,第10题以数列知识为依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变形情况,进而判断数列的性质,考查“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链条,突破了传统数列题的命题模式,题目背景更灵活。

可以预见,依靠题海战术或者解题模板,效果会越来越有限。

未来的高考,正在淘汰只会刷题的孩子,奖励真正会思考的孩子。

说白了, 未来高考命题,不再是简单的“加难度”或“降难度”,而是一次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校长好、光明社教育家、北京轻松家长、北京升学圈、数海漫游、京考圈儿等,京城教育圈进行整理编辑和内容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

关键词: 家长 李亚栋 高三 降低 海淀 教育 问题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资讯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