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政策端发力降碳,碳排双控带动碳市场发展提速1)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助力“双碳”目标精准施策。2023 年7 月11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碳排放双控将有助于精准、全面地控制高碳行业排放,解决可再生能源、原料用能在能耗双控下受到限制的问题。碳排放双控带动配套政策完善,碳核算体系建设加速。碳核算体系是碳排放双控指标体系执行、碳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我国正在加速建设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仍需在微观企业层面精细化核算、增强排放因子测算准确度方面进行优化。
2)碳排放双控有望助推碳市场扩容升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以最小化的社会成本达成降碳目标。近期,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相继召开纳入全国碳市场工作会议。我们认为,碳排双控的关键在于约束重点行业的碳排放,因而“新双控”或将推动重点行业加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步伐,低碳技术和碳交易能力或将成为高碳行业新的竞争焦点。
行业视角:部分行业减碳压力上行,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有望提振1)我们基于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数据,对高碳行业在碳排双控情境下面临的减碳压力、潜在的减碳路径进行分析:
减碳压力: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电力设备、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行业在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之下均面临较高的减排压力。我们认为,钢铁、基础化工在碳排放双控下或将面临减碳压力上行,主要由于以上行业工业过程排放较高,或将被纳入碳排双控的监管范围。
减碳路径:直接排放较高的行业应优先关注生产工艺减碳、CCUS等负碳技术。钢铁、石油石化、建筑材料等行业的直接碳排放量较大,直接排放在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较高,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削减碳排放,或采用CCUS等负碳技术,对于碳排放总量控制贡献较大。间接排放较高的行业应优先关注能效提升、增加绿电消费比重。通信、基础化工等行业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占比较高,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应优先关注用电能源结构调整,增加外购能源中清洁能源的比重。
2)我们对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碳排双控潜在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重点分析:
电力行业:碳排双控提振高耗能行业绿电消费需求,将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火电行业或将加速清洁化转型的步伐,应重点关注火电灵活改造。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需要电力市场改革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合,储能等辅助服务亦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化工行业:控排压力主要与不同技术路线的排放因子相关。石油化工原料用能碳排放因子低于燃料用能,或将受益于碳排双控政策;而煤化工原料用能排放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燃料用能,或将承担较大减排压力。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直接排放较高。水泥行业减排重点将聚焦于CCUS技术和生产流程改进;而钢铁行业应重点关注提高材料效率、废钢回收利用、氢气直接还原等减碳路径。
区域视角:地区减碳压力分化,区域协同释放减排潜力1)区域减排压力分化:各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存在差异,在“碳排放双控”之下的压力程度有所不同。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等省份碳排放总量较大,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等省份碳排放强度较高,碳排放总量和与强度双高的省份面临较大控排压力,主要有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辽宁等。
2)各省的高碳行业集中程度或将对行业减排压力产生影响。电解铝在山东、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分布较为集中,粗钢生产在江苏、河北分布相对集中。河北、内蒙古均属于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高地区,相关行业布局或应生产与地方控碳目标的协同。水泥行业在广东、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河南、湖北等地均有较大规模的分布,CCUS布局潜力有待挖掘。
3)区域协同释放减排潜力。我国西部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而东部地区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对可再生能源需求较大。我们认为,依托东部地区的工业基础、绿色创新技术和绿色投资,以及西部地区优良的可再生资源禀赋,发挥不同区域的减排优势,有助于带动全国减排潜力进一步释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