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孕育五谷,田野滋生万物。仲夏时节,中条山下、黄河岸畔,蒲州大地一片丰收景象。
走进山西省永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宽阔笔直的公路两旁,一片片平整的田地向远处绵延,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眼下,这里的小麦已经收获完毕,夏玉米播种也正在忙碌进行中。
俯瞰永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成块、路通达。
(相关资料图)
“5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我们村8000亩小麦全部抢收完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开张镇常旗营村村委主任李智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8000亩小麦长势良好,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
在开张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道路通畅、田块规整、环境优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补齐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没有改造之前,这里道路泥泞、土地盐碱化严重,多年来农田亩产低,农民收入少。”李智岭指着一块刚刚种下的玉米地告诉记者。
如果说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那么高标准农田就是耕地中的精华。
俯瞰永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成块、路通达。
何为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儿?
“高标准农田是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永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李亚峰介绍说,高标准农田的“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田质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二是产出能力高,作物生产条件好、产量潜力高;三是抗灾能力高,旱能浇、涝能排,保证及时灌溉;四是资源利用效率高,机具装备先进、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
在李亚峰看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据介绍,永济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中涉及开张镇常旗营、枣圪塔、杨庄等三个村,建设了高标准农田面积1.74万亩,土地深松耕1.5万亩,新建管渠道4.6万米,新建田间路3.4万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等待验收。
“项目实施后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黄灌面积1万亩,粮食增产达到348万斤,人均增收490元。”李亚峰颇感欣慰。
俯瞰永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成块、路通达。
高标准农田相较于基本农田数量、政策的保护之外,更加注重了对土壤的保护。值得一提的是,永济市使用深松耕促进土壤改良技术,解决了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问题,在做好“田、水、路、林、电、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土、技上下足功夫。
常旗营村村民李小林刚看着自家金黄的麦粒,打心眼里高兴。“趁着这两天天气好,要抓紧时间进行晾晒,晒好后,这些小麦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做手工挂面拿去镇上卖。”
永济市委常委、开张镇党委书记武鑫说道,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挖壕排碱,引黄灌溉,不仅中和了土壤,黄河地表水所含的微生物对土壤也进行了改良,经多年灌溉,开张镇的万亩滩地变成了良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也成为了农民种植的主角。
如今,项目建成区土地流转率由20%提高到了70%以上,土地租金由每亩500提高到了1000元,单小麦的亩产更是从以前的900斤提高到了1300斤。
栲栳镇南苏村项目建设现场,施工队正在对路肩进行修整。
从靠天吃饭到增产增收,开张镇的嬗变正是永济市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路、水、电”三位一体的综合配套建设,把昔日的低产田变成了农民致富的富裕田。
2022年,永济市实施栲栳镇栲栳村等7个乡镇27个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76万亩,目前已完成80%。今年,该市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1万亩,改造提升项目1.46万亩。
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签,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础保障。
如今,走在永济市乡村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田园风景。
不禁感叹,又是一年丰收季!(图片由永济市委宣传部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