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全球时快讯】【透视社·生态关注】2022年我国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5-31 21:39:58

近日,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年度改善目标顺利完成。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四个“稳定”: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定、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表示,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实现了监测网络“全覆盖”、数据质量“大提升”、监测信息“快、实、新”。


【资料图】

从大气环境来看,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2022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3.3%,好于年度目标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6.5%,好于年度目标0.9个百分点。

蒋火华表示,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3年稳定达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首次降低到1%以内。特别是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已经实现“十连降”。

从水环境来看,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水质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7.9%,比2021年上升3.0个百分点,好于年度目标4.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比202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6%。

从海洋环境上看,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定。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9%,比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

管辖海域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管辖海域海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核电基地周围海域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等环境介质中与设施活动相关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从土壤环境上看,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2022年,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从自然生态上看,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生态质量为二类,与2021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森林覆盖率为24.02%,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生态质量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的县域面积分别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8%、31.5%、30.9%、8.9%、0.9%。

蒋火华表示,生态质量为二类,属良好,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抓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加强监测数据联网共享‘两个重点’,着力提升监测基础能力、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应急监测能力‘三个能力’。”蒋火华说到。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中国拥有森林、草地、荒漠、湿地、海岛、海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有农田、城市等人工、半人工生态系统。

2022年,中国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138293种(物种125034个、种下单元13259个)。其中,动物界63886种,植物界39188种,细菌界463种,色素界1970种,真菌界16369种,原生动物界2503种,病毒655种。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千米。2022年,全国共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5个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41处。

从声环境上看,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0%、86.6%,比2021年分别上升0.6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区域、道路声环境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4.0分贝、66.2分贝,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生态环境部

(透视社综合生态环境部、人民网、央广网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