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天天热门:教育均衡发展能否实现?村镇学校现状调查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发布时间:2023-03-02 09:36:52

独家专稿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资料图片)

今年春节前后一个月来,《小康》杂志、记者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采访调研时发现,现实中的乡村教育远比想象中的情况更严峻,学生不愿学、家长随便管、老师随意教的现象普遍存在。

摄影/陈大雄

今年的春节是三年疫情以来第一个放开的春节,数亿人迁徙回家,与孩子团聚。不过,热闹过后,留守儿童的学业及农村教育的未来,却再次唤起无数家长的焦虑。

长年在城市打工的年轻父母看见的是城市的喧嚣,回到农村,面对孩子的学业,却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另一面。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就教育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名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乡村教师短缺,集中表现为“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

春节前后一个月来,记者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采访调研时发现,现实中的乡村教育远比想象中的情况更严峻,学生不愿学、家长随便管、老师随意教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教育资源落后、乡村教师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仅仅是乡村学校生态圈中的一个环节、一个侧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迷失的学生

春节过后,新的学期即将开学,“开学后会不会组织考试”等话题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浙江省教育厅发出了一则《关于中小学校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有关事项的提示函》(下文简称《提示函》),严禁提前组织学生返校集中补课、组织任何形式的开学考试,要求重点做好开学前后的家校沟通等工作。

去年年底,受疫情影响,浙江各地相继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有的地市明确小学、初一和初二年级不再组织期末考试。而有的地市未对尚为开展的期末考试安排做出明确规定。《提示函》明确,除了因疫情提前放假等因素,浙江省各地教育局寒假前已统一明确开学时间或分学段差异性安排的开学时间外,凡由各中小学校自行安排、提前组织学生返校进行集中教学的行为均属违规,教育局要强化督查,畅通投诉渠道,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叫停。除了因疫情等因素,由各地教育局统一明确安排的期末考试延期考试和初高中毕业年级等考试外,严禁中小学校在开学初组织任何形式的集中考试;各地各校要做细做好延期考试的考前学生心理疏导和考试组织。对确实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合理降低作业要求,允许缓交寒假作业,不搞“一刀切”,帮助平稳度过开学“过渡期”。

与此同时,山东一高中计划提前至年初六开学,被一学生举报的事件更是引起社会的激烈讨论。“即使校长提前开学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自己的政绩,但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客观上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是有帮助的。不想学的孩子自己别去就好了,为什么要投诉学校影响别人呢?”多位学生家长表示,学校提前开学,不仅仅是学校单方的设想,也是应很多家长的要求,“之前太多的网课让孩子落下了不少,高考时间等不及”。

对于教育,总是存在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截然不同的群体。想学的不管什么政策都会自己努力,不想学的则会用政策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初三学生黄夏告诉记者,同学们并不太重视学习成绩,更多的都盼着这两个月赶紧过去,中考之后就毕业了。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最想去的是深圳或者广州,找一份工作,再也不用向父母要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粤西地区某小学教师张清华说,现在的孩子并不像七零八零后那么用心读书了,“大部分小孩子都有手机,留守儿童特别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疏于引导,玩手机游戏、刷抖音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完全不像我们当时一心想着依靠读书,跳出农门。如果有人问我今生到目前为止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并不是没有在前五到十年里多买几套房,而是我在该读书的年纪没有全力地去读书”。

张清华说,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价值观也出现了偏差,很多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他们去堵住苦口婆心的家长的嘴,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因为没考上状元的这个人群基数太大!“在我的中学同学中,虽然最有钱的不是学习最好的,甚至大学都没有上过,但是这毕竟只是上百个同学中的一两个,事业发展好的多数还是那些通过读大学走出去的人。读书未必会让我们大富大贵,但是起码可以让我们在社会立足,可以让我们明心见性。”

放纵的家长

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在农村,因为家长知识水平和认知方面的不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的心态,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看下,更是“无拘无束”。

“学习好不好没关系,只要在学校不犯事就行。”这是很大一部分农村家长的心态。“记得小时候听说老师要来家访,父母都严肃对待,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家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家校互动。但现在,老师不提前通知家长,家访根本找不到人,即使是提前通知,也是妈妈推爸爸,爸爸推爷爷,爷爷推奶奶,最终是草草了事。”乡村教师陈大雄说,印象中最糟糕的一件事是爸爸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抓紧时间聊一下,有朋友在等着他打麻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样的父母怎么能教出合格的孩子?”

在不少农村家长看来,学习里的表现及学习成绩真的不那么重要,只要孩子能顺利读完小学升初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算功成身退。“有时叫家长来一趟学校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对家长说,你的孩子上课睡觉,扰乱课堂纪律,甚至打架把别的同学打伤了,家长都会姗姗来迟或者不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敷衍了事?多位受访的教师认为,除了社会“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之外,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孩子没有留级压力,家长没有学费压力,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少家长认为,不想让孩子那么辛苦,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最重要,让孩子顺其自然,这也是父母对孩子本能的期盼。所谓的“快乐学习”,每个家长的理解不一样,将造就不一样的结局。

在张清华看来,“快乐学习”并不是说让孩子不努力学习,而是需要家长合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要从读书中找到快乐,用读书的快乐代替玩的快乐。正如《小舍得》佛系的主人公之一南俪一样,参加家长会时,南俪发现女儿欢欢数学竟然只考了45分,而自家护工的女儿米桃一转学过来就考了第一名。

“我们也曾经认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最重要,可是等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了,你就不会再这么淡定了。”张清华表示,再怎么“佛系”,孩子一旦上到高年级,就会发现差距越来越大,这会使孩子的信心受到打击。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农村,在城市里也普遍存在,也不限于广东,全国各地都存在相同的情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高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当然,在农村里,除了如上述这种放纵的家长,也存在另一种较为极端的家长,即认定读书是唯一出路的家长。

问题突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进城求学,乡村学校失去好生源,考不出好成绩,老师没动力,很难找到成就感,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乡村教育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摄影/陈大雄

迷茫的老师

二十年前,陈大雄大学毕业,回到粤东家乡的一所中学教数学。2000年时,他年轻有激情,尽管每月工资仅有一千多元,但依然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兢兢业业,三年后如愿拿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历,五年后拿下了中级教师的职称。

“我连续五年带的初中毕业班中考成绩全市第一名,单科数学成绩也多次获得地级市前三名。”陈大雄在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他讲这些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过去的辉煌成绩,而要为了突出自己现在的颓废。

刚刚大学毕业的那几年,陈大雄深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有激情有斗志,吸收新知识能力比较强,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我每一节课都会很用心地备课,为了把一个知识点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对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都非常清楚,会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所以在考试比赛时,每一个孩子都能尽情发挥自己能力。”在他看来,2010年以前,教师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教师普遍受人尊敬,社会地位比较高,自己也乐于清贫,能一直坚守在教师岗位上。

不过,曾经的优秀教师,在岁月的摧残下,对教育的坚守信念发生了动摇。“我下个学期不教数学了,也不带毕业班了,搞两节书法课来上一上算了。”已是学校领导成员之一的陈大雄说,现在他的班上已很难带出优秀学生了。

他分析说,最近几年带的班级一般都是三年,从初一到初三毕业,初一时发现有几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老师会特别关注,但到了初三之后,却会发现这几个优秀的孩子都不在自己班上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都会把孩子转到更好的学校。而升高中的比例一般都不到50%,毕竟中考竞争激烈,如果没有考上好一点的高中,大学基本无望。尽管各地都出台相关政策严控择校,但家长们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顺德某重点中学副校长黄芹同样在为此烦恼。她对《小康》杂志、记者说,“这些政策对普通老百姓有约束,事实上,很多领导的孩子都用各种办法进来了。”

另外,中山某校的老师邓辉也向记者表达了如是观点。

失去了好生源,考不出好成绩,老师也没有动力,很难找到成就感。“现在的领导不求教学质量有多好,只求在位期间不要出问题。”陈大雄说,这也是当下教育系统执政官员的一大通病。

重中之重农村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重中之重。摄影/陈大雄

落后的资源

粤北四年级学生晓晓在春节期间见到了儿时的玩伴西西。他俩的父母关系很好,两个孩子在广州生活时一起玩耍,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然而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晓晓因为户口等原因,回到了粤北农村。四年过去了,两人聚在一起,曾经属同一起跑线的两个孩子拉开了差距。

两人谈起学习,特别是当西西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拿到了数学、编程等五六个全国性一等奖之后,晓晓顿时崩溃了。西西有很明确的短期目标,就是希望在小升初时能实现“学校自由”。为此,在2022年因疫情反复停课的一年里,他利用网课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英语的学习,熟记了三千多个单词,熟悉了所有的语法知识,顺利通过了英语PET考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奥数,两年来,拿下了四个全国一等奖;因为对编程特别有兴趣,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便拿下由工业信息部主办的“蓝桥杯”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而现在的晓晓,虽然在学校同年级的一千多学生中也是位列前五,可面对西西,自信心还是备受打击。

晓晓爸爸对记者说,“晓晓也是一个非常勤奋和上进的孩子,但是,身在农村,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孩子的视野格局,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一直都想给孩子开拓思维、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没有渠道。”

“甚至连个开拓思维的启蒙老师都很难遇到,何谈后期的开拓发展?”晓晓爸爸补充道。

“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的作业比原来更少。没有了考试,更多的孩子和父母理所当然地躺平。很多老师想把孩子的学习教好,但因为跟当下政策冲突,不敢考试、不敢布置太多的作业,变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作业多了,考试成绩泄露了,都会被学生家长举报,现在的老师哪里还有积极性,大家都得过且过了。”晓晓爸爸表示,据他了解,“双减”之后,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实施的“5+2”课后服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基本都是实行老师自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与否,更多的时间由自己支配。而在农村,老师、班主任一遍遍向家长游说,“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是迫于来自任课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参与。”

这不是个例。根据记者的调查,受访的韶关、清远、汕尾以至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多位家长、老师都表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任何一项政策能否灵活性、因地制宜地执行,都考量着当地执政官员的智慧和魄力。“教育主管领导的管理水平将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粤北地区某学校副校长刘霞说,如果乡镇义务教育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可能会耽误一大批的农村子弟。

读书虽苦,却是大多数农村孩子开创未来的一条宽广之路。如今,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圈。虽然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这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全国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一种现状。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城市和农村、乡镇的教育水平也存在差距。

要想更好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需要资金设备上的投入,教育生态圈中各个群体的行动更是缺一不可。

(《小康》·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2月下旬刊

关键词: 均衡发展 村镇学校 乡村教育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