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欧盟碳边境税或伤及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与西方做法截然不同

来源:评论员    发布时间:2023-02-26 12:05:26

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价格,达到了100欧元以上的区间,而且下一步就指向每吨200欧元,欧盟对进口商品征收碳边境税也箭在弦上,此时此刻瑞典诺贝尔基金会把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高奖项特别贡献奖颁给了中国气候事务特使74岁的环保老兵谢振华。

今天就借这个事件对比说一说西方和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完全不同的两种做法,也顺便说一说同为北欧国家的瑞典和挪威,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瑞典和挪威的对比也可谓是高下立判。应对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的温室气候效应,发源于美国和欧洲,它们是顺着以下三条线索来讲述这个故事和制定政策的:


(资料图)

第一就是人类工业化以来向大气层是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就累积在大气层里边形成了温室气体效应,从而造成了地表的温度不断升高,长此以往就会危害人类的安全,因此全世界就要制定一个减排的目标,他们的算法非常的简单也很粗暴,就是在某个时间点设定一个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限,为了公平起见,发达国家就说,假设我现在是排10的话,我到一个阶段就排9下一个阶段排8,乃至于到更远的一个阶段排7。

那我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应的发展中国家,你们现在排1那么你们是不是未来就只能增加到2,因为你们也得为地球和整个人类做贡献不然大家的家园都毁了,而且你们排放的增量,不能够大于发达国家减少的这个减量,这样整个大气层里边的温室气体才不会增加,从而能够保障地球的未来;

第二在控制总量的这个过程当中要用新的技术,像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在它们刚诞生的时候都属于高大上的新技术,在十多二十年前,德国的火车站的顶上已经布满了光伏的发电设施,可以做到绿色的发电和绿色的循环。而特斯拉刚刚推出它的电动车的时候,也是政治家和体育明星来用的当成一种时尚的风潮;

第三就是把上面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用新技术的就有奖,不用新技术的就得受到惩罚,那么不用新技术的就得向用新技术的去买这些减排的目标。所以特斯拉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靠它们减排所获得的奖励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或者说来冲抵亏损的,欧洲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那么欧洲在碳排放交易系统尝到了甜头之后,它们现在又希望利用欧盟的统一大市场,对进口商品设一个碳边境税,言下之意就是我看你的钢铁生产不顺眼、看你的化工材料生产不顺眼,说你排放多,就得给你收一个环境的税,从而在这个领域取得话语权,也决定了未来欧盟是向谁开放市场,从而来“拯救地球”。

这个打法和美国现在利用它对不同国家进口的商品设定不同的关税,来向谁开放市场的性质是一样的,在过去30年的斗争当中,中国也是用两条线索来和发达国家既斗争又合作,在斗争方面当然我们要先争取发展权,同样如果说你谈排放量,不能光谈当年的排放量,还要谈在大气层里边累积的排放量,到底累积谁排的多,我们还要谈人均到底谁排的多,人均累积下来谁排的多,还要谈那单位GDP所消耗的能耗和所产生的排放。

全世界都流行的碳综合,我们当然支持碳综合,但是发达国家你要先实现碳综合、发展中国家晚一步实现碳综合,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综合,发达国家需要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援助;

第二条线索就是合作的线索,也是中国自己埋头苦干的线索,一方面中国是用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在这个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推进的过程当中,还能够实现污染的防治,实现朝向绿水青山的目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在整个产业发展当中,把西方原来试图主导的一个高大上的绿色低碳产业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已经把光伏的发电成本降到了和煤发电的成本一样,也把电动车的成本基本上降到了燃油车的成本,中国的风能也即将取得巨大的突破,进入全世界的最前列。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看一下过去这几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都是在中国装机的,现在中国不但生产了超过全世界80%产量的光伏产品,而且这个电动车领域中国的产量和销量也超过全世界的一半,可以说在整个汽车已经实现了电动车的换道超车。

从这个意义看,诺贝尔基金会把这个特别贡献奖颁给谢振华也是对中国过去这几十年在减排领域的巨大肯定,这也证明了诺贝尔基金会是真正为全人类着想的,而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口口声声把和平挂在嘴边的北欧国家挪威,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它是直接参与了和美国一起来炸毁“北溪”管道,这条欧洲最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它在从中渔利的同时,也犯下了“反人类罪”,瑞典和挪威高下立判。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二氧化碳 发展中国家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