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昨天,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界别联组座谈会上,委员们以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纷纷举手发言。 本报记者 甘南摄
昨天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界别联组会。政协委员围绕碳排放、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垃圾分类等话题踊跃发言,为建设绿色北京建言献策。座谈会上,“减碳”成为高频词。
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夏星辉委员带来一个好消息,数据显示北京的土壤环境、水环境质量都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双碳”目标又为北京市的水土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建议制定水陆一体的碳排放清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加碳汇。
说到“减排”,不能不提新能源汽车。无党派界别的曹琛委员来自北汽新能源,她表示,更多的市民选择新能源汽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充电设施更加方便。北京市的充电桩网络布局处于全国前列,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设置充电桩,光靠企业的力量还不够。”曹琛建议,从顶层设计去进行充电桩布局的规划,通过企业、电力、场地多方联动,推动形成多方位的充电布局,这对促进消费、绿色减碳、扶持企业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来自致公党界别的顾行发委员说,高质量的治理需要高精度的监测。他建议,充分利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全天候高精度的探测,从而理清北京市碳排放量数据,优化北京市的碳收支清单,形成北京市的碳收支地图。
来自教育界别的林波荣委员表示,建筑占北京总碳排放的比例已经达到56%。他建议,结合城市更新和住宅的改善需求,大力发展“绿色住宅”、健康住宅和低碳建筑。“要建立和推广北京市的民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标准,贯穿规划设计全过程,为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节能减碳提供支撑。”
“建设绿色北京,高大上的工作要做,细小微的工作也要做。”杨金生委员建议,继续做好“无烟北京”和垃圾分类工作,“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需要从每一位市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