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不少农业企业跃跃欲试,有的瞄准循环农业,有的发力农业固碳。生态低碳农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对农企来说,低碳发展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大有可为的方向。
所谓生态低碳农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调整、技术创新、可再生利用等手段,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又是唯一创造碳汇的领域。水田是人工湿地,旱田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林地,都可以有效固碳。由此来看,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农企低碳转型。
选择低碳发展,农企可以享受政策红利。我国农业以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为主,这增加了低碳转型的难度。相较于农户来说,农企经营规模大,更有资金和实力投入低碳发展。近年来,国家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政策,开启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如今,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更强调绿色生态导向,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补贴和帮扶措施,为农企低碳发展提供了动力。
低碳发展是农企提升对投资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ESG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维度,越来越被投资者所看重。在“双碳”背景下,不仅是能源企业或者高耗能企业,包括农业企业在内,每一家企业的环境责任都被量化,ESG信息披露日益成为主流做法。就农企而言,把低碳发展融入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将助力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投资者。
低碳发展是农企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向之一。近年来,不少农企发展循环农业,在显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了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辽宁白羽肉鸡、江西鄱阳湖小龙虾、重庆荣昌猪等产业的代表性企业,都很注重发掘生态价值,让绿色低碳为全产业链背书,将生态价值内化于产业中。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也对农产品的生态属性更为重视。低碳发展利于农产品品质提高及产品附加值的变现。
农企低碳发展要瞄准消费需求,在优质优价上想办法。有的低碳农产品,消费者可以凭借产地环境或产品风味直观感受到其减排贡献和优良品质;有的则不然,消费者很难获知该产品的减排贡献,其外观跟普通农产品也无大区别。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低碳农产品被挤出市场。相关企业可以联合第三方认证机构,以碳标签的形式,提高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接受度。
低碳发展是一种全产业链转型,不仅要在生产端发力,还要在加工端和流通端施策。辽宁一家从事稻谷加工的农企,除了加工大米外,还把米糠加工成米糠油、米糠蜡,把稻壳加工成活性炭、白炭黑、阿魏酸、香兰素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深加工将稻谷“吃干榨净”,基本实现了零排放。相信更多的农企可以通过发展低碳加工流通,促进资源梯次、高效、高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