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绿碳”与“蓝碳”有什么区别?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2-12-23 09:12:20


【资料图】

近年来,“双碳”观念深入人心,“绿碳”和“蓝碳”也逐渐从概念走向行动。

“绿碳”与“蓝碳”是什么?

所谓“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扩大森林绿地面积、保有健康的湿地、给高楼和立交桥架的水泥立面种上爬山虎等都是绿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在我国分布相对广泛,单位面积固碳潜力较大。

“蓝碳”与“绿碳”各有哪些优势?

与绿色碳汇等其他碳汇相比,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存周期最长只有几十年,而蓝色碳汇可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碳汇效果显著。因此,蓝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领域。发展蓝碳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可进一步丰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的内容。

我国的“蓝碳”发展

在我国,发展蓝碳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和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70万公顷的滨海湿地,这些辽阔的区域恰恰是蓝碳发展的空间。不仅如此,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贝类和大型藻类产量占总产量85%左右,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还能消氮除磷、净化海水,贡献了优质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拥有辽阔的陆架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雄厚的海水养殖业和扎实的海洋碳汇科研实力。增强我国的海洋碳汇能力,促进实现碳中和,亟须改善我国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在海岸带及近海形成科学、可持续的碳循环系统。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全球气候 气候变化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