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在碳中和过程的未来40年期间,我国很多领域也将因此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 里前面介绍了零碳路径,但挑战依旧很大,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不够坚实,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对钢铁、水泥、汽车等碳排放较大工业产品需求仍然很大。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例如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数据,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为173辆,美国达837辆,几乎是中国的五倍),还是在多个经济指标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颇大。
与此同时,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碳排放在2007达到峰值,日本则在2013年达到峰值,英国和德国早在20世纪70代已经达到了峰值。主要发达经济体承诺2050实现碳中和,其经历碳达峰时经济基础已经相当成熟,从碳达峰过度到碳中和有40-60年时间。由此可见,2030 年实现碳达峰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难度更大。
第二,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很多工业品产量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供给,有些碳排放较大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被迁移到了中国,这意味着我国承接了本应该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一部分碳排放。在全球产业链上,中国的制造业多数仍然处于中低端,因此能源消耗更高,导致碳排放较高。
第三,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偏高,单位GDP的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到3倍。另外一方面,从各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进步,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过去30年大幅提升,但是根据BP能源统计的数据,中国仍然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只占美国人均能源消费的30%。
根据多个渠道的统计数据,当前中国碳排放接近全球三分之一。但是从碳排放存量来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美国和欧盟截至2014年的累计排放量达到了3770亿吨和3261亿吨,两者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在同一时期的累计排放量为1711亿吨,占全球11.9%。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碳排放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与其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严重不协调,其人均碳排放总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