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滚动 >

春从此别,夏将至!谷雨:雨生百谷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04-20 08:52:23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谷雨:雨生百谷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4月20日,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人间四月天,春色正当时。谷雨时节,有凉风,但寒已消;有温度,但热未至。

在渐暖的日光里,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一片繁华扑面而来。

春从此别,夏将至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意味着寒潮天气就此基本结束。谷雨时节,杨花飞舞,柳絮飘扬,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时至暮春,姹紫嫣红早已开遍,人间锦绣尽收眼底。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古代中国将谷雨分为三候,意思就是说谷雨时节,因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振翅飞翔,开始提醒人们播种,然后就要在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

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但为什么常说“春雨贵如油”?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事实上,谷雨时节我国大体上只有华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6月,雨带转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的雨会下个没完没了,俗称“梅雨”;7月,华北进入雨季。尽管如此,比起立春、惊蛰、清明这前几个节气,谷雨时节的雨水还是很快多起来了。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9日8时至20日8时,从东北到甘肃南部、宁夏南部,一路向南到湖南、江西、浙江、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部分地区都有小雨,部分地区还有中雨,应了谷雨节气的景。

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生活重要坐标,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雨生百谷,劳作忙

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

这个时候,北方的小麦返青后开始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直至6月渐次成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巨大,每生产1公斤小麦约需1公斤至1.2公斤水,眼下正是小麦最需要水的时候,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无法补救。

即使在南方水稻产区,此刻也是在水田里插秧的季节了。没有水,农民们将无从着手。小麦、稻米都是谷物,古人很早就认为“雨生百谷”,这一时期的雨水被称为“谷雨”,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今年的这个春天里各地抗疫不误农时,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4月17日,村民在贵州省从江县刚边乡宰船村田间劳作。新华社发(卢忠南摄)

在近日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的吉林省,春耕迎来高峰期,各地推动农民返乡、农资下摆、农机检修,帮农民破解备春耕堵点,力争在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在湖南省汨罗江畔,插秧机往来穿梭,农民在田间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场景。汨罗市疫情防控、春耕生产“两手抓”,目前早稻集中育秧27.77万亩,落实早稻面积34.86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根据今年农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将适时投放农资储备,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预计春耕期间将供应化肥近1100万吨,农药近20万吨,确保农资不断档、不脱销。

千年智慧,映今朝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有谷雨采茶的习俗。茶农们认为这一天采摘的“谷雨茶”是茶中的上品,一般都留着自己喝或是用来招待客人。

好山好水出好茶。随着这几年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茶叶生产更“绿色”、更“生态”,走向高质量发展。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如今,多地茶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广西供销社合作社社属企业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工人在包装茶叶。(图片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说,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无论在茶园种植、茶叶生产还是茶叶消费环节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产业链条趋于完善。2021年全国茶叶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如今茶成为世界性饮料。“二十四节气”也在2016年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千年智慧依然滋养着现代人类社会。

湖南省茶业集团宝田茶叶基地鸟瞰图。(图片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供)

谷雨节气当天也是联合国中文日。联合国中文日为何要定在谷雨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来。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千年智慧照进现实,当下的奋斗成就美好未来。

春光正好,珍惜当下,坚定前行,拥抱未来。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4326号-5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